主管QQ:818690

服务中心

在广袤田野上绽放青春之花(青春派)

 

  马晓丽(右一)在指导果农们种植柑橘。
 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供图

 

 

  梁名双在查看蓝莓长势。
  吴志柳摄

 

 

  徐锋在给实验品种西瓜整枝疏果。
  受访者供图

 

 

  贵州省黔西市雨朵镇乡村振兴示范点。
  周训超摄(影像中国)

 

  乡村全面振兴,是一个呼唤人才、造就人才的舞台。返乡创业带动乡亲们增产增收,积极奉献让科研成果更好转化应用,脚踏实地助力产业发展……一大批青年人在田间地头挥洒汗水,在乡村的广阔天地间大显身手,用行动诠释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。近日,记者采访了几位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标兵,听他们讲述投身乡村全面振兴的青春故事。   

  ——编  者

  徐锋:

  以科技助力增产增收

  初春时节,走进湖北省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,一股暖意扑面而来,绿油油的莴笋长势喜人。查看蔬菜生长情况、和农户讨论销售方案、向专家请教栽培技术……合作社理事长徐锋忙得不可开交。

  今年35岁的徐锋,大学学的是园艺专业,毕业后跟着亲戚在城里做窗帘生意。2011年,父亲的一通电话改变了徐锋的人生轨迹。

  “因销路不畅,家里的西瓜种植基地面临巨额亏损。”徐锋放下手里的生意赶紧回家,发现村里还有许多农户种的西瓜卖不出去,徐锋当即决定:返乡创业,帮乡亲们渡过难关。

  “改变思路,才能有出路。”徐锋瞄准超市和水果店,逐户上门推销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徐锋的不懈努力下,品质好、价格低的西瓜获得了商家和顾客的认可,西瓜滞销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。

  2012年,徐锋创办了石首市天字号瓜蔬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。合作社出种苗,农户负责种植,从种植到销售,合作社都会提供支持。因为收益有保障,合作社社员很快就从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100多人。

  为了扩大销售渠道,徐锋与城区各大商超对接,把合作社生产的瓜蔬摆上了超市货架。如今,合作社有5个主要种植基地,总面积5000余亩,钢架大棚5000多个,社员350多名。

  打通了销路,还要优化种植模式。请教专家、悉心钻研,徐锋在湖北省农科院、荆州农业科学院、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技术指导下,逐渐摸索出“瓜—瓜—菜”种植新模式:一年种两季西瓜、一季蔬菜,一年四季农田不闲。

  “第一批西瓜比别人提早一个月上市,我们卖得差不多的时候,别人的西瓜才上市。等他们的西瓜卖完,我们第二批西瓜又上市了。第二批西瓜卖完之后,我们还可以种莴笋。”徐锋介绍。

  科技助力,让合作社的西瓜种植产业不断提质增效。为了让西瓜的口感达到最佳,徐锋每年都要进行大量的瓜苗培育和瓜田实验。“我们每年拿出30个大棚试种新品种。”徐锋介绍,合作社与荆州农业科学院合作开展西瓜新品种试验示范,接受全国各科研院所推荐西瓜试验示范的新品种,最多时达到149个品种。合作社还定期组织骨干参加技术培训,近3年来累计培训6000多人次。

  种植西瓜全程采用有机肥、生物菌肥,用黄板纸、诱虫灯进行生物防控,给西瓜人工授粉,确保“一藤一瓜、一瓜一码”标准化种植……通过科技助力,合作社的西瓜肉脆、汁多、糖分高,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,“徐锋”牌商标也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。

  随着合作社发展壮大,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被吸引回村,合作社年轻社员占比超过30%。2022年,社员人均增收3万元。为进一步发展瓜蔬产业,合作社新建了4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种苗生产基地、2万平方米的农产品交易市场、1500吨容量的冷库,基础配套设施日益完善。同时,通过持续开展绿色防控生产技术、减肥减药技术,徐锋还解决了西瓜重茬障碍技术难题,获得多项专利。

  “新时代的农村既是充满希望的田野,又是干事创业的舞台。青年利用所学回报家乡,大有可为。”面对未来,徐锋信心满满。

  马晓丽:

  把科研做在广阔土地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