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宏热作所苗圃内咖啡树上的小花。
曹再会摄
培育中的“德热6号”种苗。
本报记者 张 驰摄
李锦红(左)与白学慧查看咖啡树生长情况。
曹再会摄
王静敏(左)与同事挑选种苗。
曹再会摄
在古镇小店里品尝咖啡新品,在咖啡庄园体验鲜豆采摘……微风徐来,自带咖香。到云南旅游,感受和探索咖啡文化已经成为必选项。
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,“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”。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98%以上,2024年出口量达3.25万吨,同时形成了从种植、加工到体验、消费的咖啡全产业链条。产业兴旺背后,离不开种质资源的培育。近日,本报记者走进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,记录科研人员选育咖啡良种、创新田间管理、对接技术需求的生动故事。
——编 者
“在海拔1650米的高原咖啡馆喝咖啡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?”近日,位于云南临沧沧源佤族自治县的秋珀庄园咖啡基地,吸引了不少年轻游客前来打卡。
基地内,咖啡树开满了星星点点的白色小花;咖啡厅里,游客正在专注地手磨、冲泡秋珀庄园生产的咖啡。“咱们喝的,是云南本地的咖啡品种,叫‘德热’系列。味道怎么样?”庄园负责人赛敏一边招呼游客一边介绍。
“从‘种子’到‘杯子’,游客可以了解到咖啡生产的全流程。”赛敏说,“云南咖啡越来越有名,我们的庄园也借势发展。说起来,这一切都离不开德宏热作所科研人员的努力。”
赛敏所说的“德宏热作所”,就是位于云南瑞丽的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。德宏热作所拥有目前国内保存咖啡资源最丰富、种质数量最多的咖啡种质资源圃。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,一代代咖啡研究人员接续努力,选育研发优良咖啡品种,在云南累计推广种植百万亩,以技术研发和创新助力云南咖啡火起来。
育 种
收集10个种类952份咖啡种质资源,培育“德热”系列14个品种
走进德宏热作所种质资源圃,从常见的小粒种、中粒种和大粒种咖啡,到小众又小巧的丁香咖啡、总花咖啡,一片绿意葱茏。
德宏热作所自1967年开始收集保存咖啡种质,目前已收集10个种类952份咖啡种质资源,涵盖200多个品种材料。“攒下的研究资源越丰富,未来的创新就有越多可能。”德宏热作所副所长李锦红说,这是德宏热作所近60年积攒下的“家底”。
上世纪六七十年代,德宏热作所成立咖啡研究组,此后几十年里,持续赴外收集引进咖啡种质资源。1992年,德宏热作所建立了“咖啡基因库”。“尽管当时只保存了100多份咖啡种质,但就靠着这些材料,我们选育出最初的‘德热’系列品种。”李锦红说。
来到德宏热作所的杯测室,手冲咖啡的香气扑鼻而来。一入口果酸清新,回味甘甜。“这就是‘德热132’,烘焙后有坚果香气和茉莉花香。”李锦红说。
1998年,李锦红偶然在种质资源圃发现一株果实橙黄、果粒小巧、叶子细长的咖啡植株。“当时编号是‘132’,小粒种咖啡特征非常明显,而且弥补了阿拉比卡原生种抗锈病差的缺点,我们预感,这可能是个好品种。”李锦红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