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管QQ:818690

鹿鼎新闻

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:铸造敢打必胜的长空利剑

战鹰列阵。师勇进 摄

战鹰列阵。师勇进 摄

走进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一大队,营院内最醒目处立着两块石碑:

一块,上面刻着一行遒劲的大字——“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之师”;一块,上面刻着一个硕大的“敢”字,下方刻着3行字:敢为人先、敢于担当、敢打必胜。

一块,昭示着眼中的目标;一块,诉说着脚下的路径。这样的精神,激励着这支英雄部队,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。

在抗美援朝战场上,该大队的先辈们先后击落击伤敌机29架,创造“15∶0”的辉煌战绩,几乎是一夜之间成为令世界惊叹的“空中王牌”。

进入新时代,在强军目标指引下,该大队官兵依旧时时冲锋,“王牌”辈出、捷报频传——12人次夺得“金头盔”奖、6人次夺得“金飞镖”奖,荣立集体一等功。

面对众多荣誉,他们没有沉浸在喜悦和满足中,想得更多的是:如何在新的“起飞线”上,瞄准世界一流铸造敢打必胜的长空利剑。

采访中,战机的引擎轰鸣声从未间断,仿佛是这里永恒的“背景音”,声声轰鸣回响着这支英雄部队在新时代践行强军目标、打造世界一流空中精锐的铿锵足音……

对于身居第一和想争第一的人来说,必须有一种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——

能够打败别人的人,首先要打败自己

这是一次“蒙眼塞耳”的突防——

夜色如墨,一架新型国产战机在云层中穿梭,飞行员成功突破对手织就的重重密网,临近接“敌”之时,突然出现在对手眼前,一击制胜。

战后复盘,大家认为,这次突防训练“点亮”了多个训练“盲区”,颠覆了不少他们曾引以为傲的“制胜绝招”。

“能够打败别人的人,首先要打败自己。”该大队大队长认为,对于身居第一和想争第一的人来说,必须有一种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。

大队长坦言,这种领悟源于“痛”的经历——

在该大队空勤楼正门厅,挂着一块浮雕,画面是一枚导弹精准洞穿目标。第一眼看到它的人都会问:“浮雕记载的是你们哪一回的英雄事迹?”其实不然,那是这支部队的“眼中钉”,是对手的“奖杯”。

那年,一场对抗演练中,他们先“敌”开火,却没有命中目标。而对手“一剑封喉”,首战即大捷。

兵败归营,他们决定把对手精准洞穿目标的镜头,制成浮雕挂在正门厅。浮雕的后面,是该大队自组建以来,捧回的一个又一个荣誉。

一边是铭刻在历史中的无上荣耀,一边是记录在现实中的“惨败”教训。历史与现实、荣耀与失败的对望,时刻激励着每名飞行员。

“将昨天的成绩等同于今天的能力,等待我们的可能就是失败。”该大队官兵感叹,如果满足于昔日的荣光、停滞在过去的经验,无异于给自己“画地为牢”。

永不停歇地革新自我、突破自我,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。

很少有人知道,他们吃过多少苦,冒过多少风险。人们记住的是,在此后的各类比武竞赛中,他们连续多次勇夺团体第一名。

重归“第一”,飞行员们愈加警醒:不仅要走出“失败的自己”,还要跨过“胜利的自己”。

一次考核,他们以4∶2取胜,随后围绕“输,输在哪里;赢,赢在何处”组织讨论。紧盯失利不放,深入查找问题背后的问题,对某新型战机抗干扰雷达使用提出4条改进建议,并由此完善作战预案。

一次演练,虽然以8∶1大胜,但他们却以“胜利之后,只能高兴一秒;找到不足,却要用力十分”的态度,围绕“丢掉的1分”展开讨论,把训练中“缩手缩脚”等积弊拎出来反复拷问。

前不久,该大队一名飞行员受邀到战区机关交流发言,第一个主题就是讲“认清差距、准确定位”。

在这种“时刻的自省”中,他们不断挑战、不断突破,一次次创造空军新装备训练历史,填补了一个又一个训练空白,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。

几年前,该大队在空军首批整建制换装新型国产战机。几年来,他们保持“领飞”姿态,以作战需求为牵引,形成一系列战法成果,培养出一批骨干人才。该大队被中央军委表彰为“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”。

时代飞速变迁,飞行员的本领“保鲜期”变得越来越短——

找到正确的方法路径,远比找到答案更重要

10余年前,空军首届“金头盔”比武中,该大队一名飞行员发扬“空中拼刺刀”精神,以大比分优势夺得“金头盔”;前年,这名飞行员驾驶新型国产战机,出色发挥先进装备性能,再次捧回“金头盔”。

问及两次比武的感受,他感叹:“时代飞速变迁,飞行员的本领‘保鲜期’正在变得越来越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