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管QQ:818690

鹿鼎新闻

军营观察丨“排爆勇士”这样炼成

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孟英豪(左二)为战友讲解排爆专业理论知识。 刘金慧 摄

“细致,必须放在大胆前面”

“将导火索切平的一端,轻轻插入雷管中,距雷管口0.5厘米处,用雷管钳夹紧固定……”训练场上,第76集团军某旅工兵连中士排爆员孟英豪,正为几名新战友详细讲解如何制作起爆体。

2025年,是孟英豪成为排爆员的第8个年头。作为一名优秀的专业骨干,他曾出色完成上百次实爆任务,积累了大量实战经验。

“细心大胆,是排爆员的必备素养。”担任教练员后,孟英豪强调最多的就是细致。“细致,必须放在大胆前面。”在他看来,任何一次不起眼的纰漏,都可能酿成巨大的隐患。

心有猛虎,细嗅蔷薇。孟英豪的这份独特心得,还要从一次排爆“失败”说起。

那次任务中,一级上士蒲瑞军与孟英豪搭档,销毁一枚卡在斜坡上的未爆弹。孟英豪主动请缨,却因一时心急,未将弹体合理固定就开始操作,导致未爆弹飞出数十米。

受到二次冲击的弹体极不稳定,随时随地可能爆炸。孟英豪意识到自己“捅了娄子”,愣在原地不知所措。

经验丰富的蒲瑞军冷静分析原因,确定引信状态稳定后,指导孟英豪进行二次引爆。最终,两人有惊无险地完成销毁任务。

“可能是弹本身的问题”“是不是炸药威力不够”“一次意外而已,不要往心里去”……回到连队,战友们纷纷安慰孟英豪。

“看似是一次意外,实则体现了作风不扎实。”蒲瑞军十分严肃地指出孟英豪作业中存在的多个问题,“计算装药量时,你总是卡着爆炸威力的下线粗略估计,爆炸效果就难以把控;拉动拉火管时,你的手习惯性悬空,没有支撑,做动作就容易晃动……”

蒲瑞军的分析针针见血,孟英豪羞愧难当。

“你胆子挺大,但性子急,做事有点鲁莽。”蒲瑞军中肯地说,“排爆作业,步骤省略不得、过程马虎不得,绝对不能满足于一般化、差不多,而要把每一步做细做实做到位。”

一名优秀的排爆员,究竟应该经过怎样的锤炼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?这些问题,孟英豪想过很多次。这一次,他明白了:自己急躁的性格,如同隐藏在头脑里最大的一枚“未爆弹”,必须彻底改掉。

此后,孟英豪每次作业都会携带充足的装药和火具,制作“双保险”式起爆体,保证起爆顺利完成。任务结束,他还会梳理总结每一枚未爆弹的型号、口径及销毁方法,记录成册,以便随时查阅。

随着孟英豪历练增加,战友们发现,他的性格愈加沉稳,做事更加踏实,技术也越来越过硬。

一次任务中,孟英豪临危受命,排除一枚未爆弹。为将扎在土中的弹头截面剖出,他如考古队员一般,一手拿防爆锹慢慢挖掘,一手细细清理土层。

距离截面10厘米处,孟英豪用毛刷一寸寸清理土层,直至截面全部露出。全神贯注作业40多分钟后,他摘掉排爆头盔,脸上就像刚蒸过桑拿一样,全是汗水。

“现在,孟英豪的作业速度很慢,甚至比新手还慢。但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,每一步都严谨细致。”蒲瑞军欣慰地说。

“身上的排爆服很重,但内心要轻装上阵”

面对一枚危险的未爆弹,恐惧是正常人都会有的生理反应。

排爆作业,难在技术处理,更难在稳住心态。一名优秀的排爆员,除了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外,强大的心理素质必不可少。

“好心态决定好状态。少一些焦虑紧张,才能从容不迫。”身为连队骨干,孟英豪特意自学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,帮助战友克服作业中的心理障碍。

一次,旅里组织实弹演习,蒲瑞军随队一起出任务。孟英豪发现,蒲瑞军一直望着车窗外发呆,情绪有些低落。

这时,孟英豪掏出一把瓜子,塞到蒲瑞军手里。两人边嗑瓜子,边唠了起来。

看到蒲瑞军掏出一张孩子的照片,孟英豪问:“班长,你家是个男娃,为啥取个小名叫‘小葡萄’哩?”

“我媳妇怀孕时常说,吃葡萄眼睛大,所以就叫‘小葡萄’了。”蒲瑞军呵呵一笑。

“还别说,你儿子确实眼睛很大,真可爱!”孟英豪开起了玩笑,“这颗‘小葡萄’肯定很调皮……”

车里的气氛轻松了许多,蒲瑞军的心情也跟着好了起来。

窗外群山连绵,远处白云蓝天,草地上野驴悠闲,蒲瑞军望着车窗外的景色情不自禁地说:“我们守卫着这么美的地方,牺牲奉献是值得的。”

当天,排爆员们齐心协力高效作业,顺利寻找并销毁5枚未爆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