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管QQ:818690

鹿鼎新闻

一个基层阅览室的“悦读”故事

谁知,中队的“书香军营”阅览室里热闹一阵后,不知不觉间又恢复了冷清。这让崔指导员认识到,对战友们而言,自己的有些想法似乎成了一厢情愿。

转变思路后,崔指导员经常组织“诸葛亮会”,听取官兵对如何使用“书香军营”的意见建议。“一句话推荐一本书”“阅读接力赛”“读书沙龙”……一个个冒着热气的点子,给“书香军营”带来源源不断的人气。

谈吐自信、举止大方,上等兵倪诚分享读书体会时的表现,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。记者没有想到,以前的倪诚竟是“书香军营”的“稀客”,甚至对读书这件事还有些抵触。

谈及阅读带来的改变,倪诚告诉记者,遨游书海,他在一页页翻过的书页中找到了“栖居地”,在这座“精神补给站”得到了沉淀、塑造和滋养……

武警重庆总队官兵在“书香军营”阅览室内读书学习。郭传伍 摄

推开一道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

找一个僻静的角落,翻开书本,倪诚开始了新一轮的学习充电。

有了考学提干这个清晰的成长目标之后,倪诚一有空就钻进“书香军营”,对照崔指导员列出的书单,一本接一本地阅读钻研。对那些不易记住的知识点,他会誊写在一本小册子上,训练间隙拿出来背上两句。

刚入伍时,倪诚拿到手机后在游戏里“厮杀”两把、刷一会儿短视频,烦恼忧愁就会一扫而空。

就这一问题,崔指导员曾多次找倪诚谈心交流。可倪诚有自己的观点:“手机上网能获取到最新、最快的信息,还能与人分享互动。而且,部队工作训练节奏这么快,有限的时间被分割,手机上的短视频等正好满足了我们碎片化阅读的需要。”

倪诚的话不无道理。不只是崔指导员,许多基层带兵人也产生了类似的困惑。引导官兵合理使用手机,本来就是一件难事,让他们主动放下手机,静下心来读书学习岂非难上加难?

“打开手机与打开书籍,其实并不对立,而是互为补充、相互转化的关系。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官兵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。”该支队领导告诉记者,对“网生代”官兵来说,手机已经不可或缺。各级领导要清晰看到,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,官兵们只有通过接受教育、读书学习充实精神世界,增强去伪存真的能力,才能凭借扎实的理论、丰富的知识,练就强军兴军的过硬本领。

“书香军营”正是该总队创建读书型军营、培育知识型军人的一个重要载体。针对官兵的现实思想困惑,他们发动各单位在“书香军营”中举办辩论赛,让官兵针对“手机是否能取代书籍”“打开手机与打开书本的关系”展开讨论辨析。

“碎片化的阅读实质上是一种‘浅阅读’,带不来深入的思考”“一些客户端有强大的算法功能,这样的‘信息茧房’容易让我们对这个世界产生偏见”“放下手机,心里时常会有一种空落落的感觉”……大家各抒己见,倪诚渐渐认识到,精神世界需要富有营养的知识来滋养。

看到倪诚思想态度发生了转变,崔指导员再次带着他走进“书香军营”,取下一本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》递给他:“打开书本,你会发现自己推开了一道通往多彩世界的大门。”

从“走进来”到“坐下来”再到“读起来”,倪诚发现阅览室发生了许多变化:划分了纸质图书阅读区、电子资源浏览区、互动交流区等不同区域,添置了光影阅读机、伴读机、VR体验设备、朗读亭等数字化阅读设备……更关键的是,中队会根据大家的需求定期补充图书。

随着阅读逐渐深入,倪诚被主人公的故事所打动。书中,从小双目失明的主人公在老师的帮助下,开始了艰难的求学之旅,凭着不屈不挠的精神,最终考入大学。

坐在这方清新雅致的小天地当中,倪诚开始享受读书带来的心灵“日光浴”,一颗躁动的心渐渐在阅读中回归平静。他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——报考军队院校。

“把你活的每一天当做你的最后一天。”书中这句话,被倪诚写在那本小册子的扉页上。他告诉记者:“静下心来读,我好像能接收到作者传递出的‘心灵电波’了。”

搭建提升打赢能力的阶梯

密林深处,鸟鸣啁啾。某支队某中队中士狙击手谭雷隐蔽在制高点处的灌木丛中,透过瞄准镜将准星死死锁定在“暴徒”身上。

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,谭雷屏住呼吸,扣动扳机,子弹从枪膛呼啸而出,直奔百米外的目标,完成狙杀。

“神枪手”也曾马失前蹄。那次,中队在组训中突破“静态打靶”的常规设置,有意把目标放置在百米外草丛,并不时移动靶子、制造烟雾和巨响进行干扰。面对突发情况,谭雷接连5次脱靶。